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学术会议 正文

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女性生育力促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

作者:
来自:
时间:2025-02-28
文章点击率:

2025年2月27日上午,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女性生育力促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课题组负责人周斌,为我们进行了题为“双重组酶介导的遗传技术在器官发育再生研究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

女性生育力促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闫丽盈教授,严杰教授、袁鹏副研究员、严智强副研究员、刘强副研究员,以及博士后和研究生参与了线下学术报告。

周斌教授围绕如何用双重组酶系统示踪细胞命运谱系分化进行了报告,揭示了各种重要器官中的细胞增殖、分化、衰老、迁移等过程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image.png

双重组酶系统是在传统的Cre-loxP同源重组系统基础上改进的示踪系统。由于Cre-loxP同源重组酶介导的遗传谱系示踪存在驱动Cre表达的基因不特异的现象,基于Dre-rox与Cre-loxP双同源重组酶系统应运而生。将Dre-rox同源重组系统以交错的方式引入到Cre-loxP同源重组系统中,再利用不同细胞特异表达的基因,可以有效地规避由于Cre表达的不特异性而导致的非特异性同源重组,实现了更为精准的遗传谱系示踪。

利用双重组酶系统,周斌教授团队发现在小鼠胚胎心脏发育早期,非心肌细胞具有分化形成心肌细胞的能力,但是在成体心脏中,非心肌细胞不会分化形成心肌细胞。在成体心脏发生损伤后,心肌细胞大量死亡,心脏功能受损,但非肌肉细胞不会分化成心肌细胞来弥补死亡的心肌细胞,这提示心肌干细胞可能是不存在的。与此不同,在小鼠成体骨骼肌的损伤修复过程中,骨骼肌中的非肌肉细胞可以转分化形成肌纤维细胞,促进骨骼肌的损伤修复,这反过来验证了双重组酶系统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随后,周斌教授报告了利用双重组酶系统观察成体心脏损伤过程中毛细血管形成冠状动脉的过程,揭示了毛细血管动脉化在成体心肌缺血模型中形成了侧支动脉。周斌教授还报告了心内膜起源的成纤维细胞(EndoFb)是调节心脏纤维化的独特亚群。通过双重组酶系统,发现EndoFb在心脏压力负荷下具有更强的增殖潜能,且其分布和增殖具有区域性。再利用EndoFb-DTR系统,证实EndoFb清除可缓解心脏纤维化。这些研究对于提高心脏相关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缓解患者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报告结束后周斌教授与参会人员围绕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Copyright © 202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52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 010-8226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