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育力促进全国重点实验室旨在以“生育力促进”为核心方向,从生育力形成、维持和重塑三个方面开展长期战略研究,实现科技自主创新,解决人类生命起源相关病生理机制重大科学问题,突破疑难生殖障碍疾病诊治和出生缺陷防治关键技术瓶颈。
实验室着力解决三大重点任务,破译生育密码:一是聚焦生命的起源—生殖细胞,从遗传、表观遗传代际传递规律、出生缺陷病因角度探索生育力形成的关键分子;二是聚焦生殖器官,从卵巢与子宫生理病理机制角度揭示生育力维持分子调控网络;三是聚焦生育力调控关键靶标,创建生育力重塑新技术与出生缺陷防治新体系。从时间、效益、任务三个维度,规划实施路径,逐步实现生育力调控机制的理论突破;开发诊断评估新技术新方法、研发靶向治疗药物、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实现女性生育力促进总目标。
实验室已建立了一支基础-临床-转化复合型研究梯队,集聚了院士、杰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是教育部创新团队、国自然创新群体,高质量完成了20 余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目前,女性生育力促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总数 157 人,包括研究人员 107 人,技术人员 45 人,管理人员 5 人;正高级职称 42 人、副高级职称 56 人、中级职称 48 人;博士研究生学历 138 人,硕士研究生学历 7 人,本科及其他 12 人。实验室现有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38 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1 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 1 人、教育部 U40 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子项目)1 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A 类获得者(原杰青)5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B 类获得者(原优青)与海外优青 7 人、北京市各类优秀人才 7 人、科技部项目首席科学家 12 人。
2024 年,实验室在研项目 276 项:包括国家级项目 109 项、省部级项目 59 项、国际及港澳台合作项目 2 项、学/协会项目 6 项、校/院级项目 56 项、横向项目 44 项;其中,在 2024 年,新获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共 120项:包括国家级科研基金 43 项、省部级项目 25 项、北京大学校/院级及博士后基金 49 项、学协会项目 3 项。
2024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200 篇(IF≥10 论文 38 篇,包括 Lancet、Science、Cell、Nature 等),其他刊物论文(包括统计源期刊)128 篇。授权专利 40 项(发明专利 24 项、实用新型专利 16 项);成果转化 2 项,转化金额 380 万元。出版专著 6 本,其中实验室主任乔杰院士主编的《生殖系统》和《医学分子细胞遗传基础》两本为教育部基础医学“101 计划”核心教材。
研究成果 “人类生殖发育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代际传递规律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研究成果“额外 X 染色体多维度影响男性生殖细胞发育”入选 2024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研究成果“北京地区育龄人群生殖健康状况影响评估及综合干预示范”荣获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评选的2012-2023 年第二批十大成果。
在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北医三院生殖医学学科蝉联专科综合、专科声誉第一名;在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 暨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发布的“中国医院妇产科领域科技影响力五年排行榜”中北医三院妇产学科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