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济生,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韩济生于1953年从上海医学院医学系毕业,之后在大连医学院生理高级师资班进修后,先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北京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北京医学院等单位生理系任教;1979年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1981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机理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中枢阿片肽与抗片肽相互作用机理方面处于国际前沿,神经刺激疗法用于治疗海洛因成瘾开创出新领域。从1965年开始从中枢神经化学角度研究针刺镇痛原理,研制出"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用于治疗急慢性痛、海洛因成瘾、不孕不育和孤独症。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RO1科研基金(1987-2000)及重点基金(2003-08),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及科技部“973”(针麻原理研究)首席科学家,在国内外杂志及专著上发表论文500余篇,SCI引用1万余次。培养博士88名,博士后18名。主编神经科学大型教科书四版(1993, 1999,2008,2022)。1979年以来应邀到27个国家或地区100余所大学演讲207次。创建北京神经科学会(1987)和中国疼痛学会(1989),曾任世界卫生组织(WHO)科学顾问(1994-2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顾问(1991-93),瑞典隆德皇家学院国际院士(1987)。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终身名誉主委,《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名誉主编,《生理科学进展》杂志名誉主编,国际标准化机构(ISO)第249技术委员会项目负责人之一,负责制定电针仪国际标准。
部委以上奖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连续12年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科研基金资助。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卫生部甲级奖三次、乙级奖二次,国家教委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一次,国家民委一等奖一次,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国家中医药局二等奖一次。1992年获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1984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06年获北京大学先进党员标兵,2006年获北京大学首届蔡元培奖,2011年11月获得中国医学界最高规格的个人奖项--吴阶平奖,2014年荣获张安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 2017获国际针灸联合会科技特殊贡献铜人奖,谢赫·扎耶德国际针灸金奖(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