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正文

赵扬玉

教授、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产后出血、胎盘植入、胎儿脑损伤等母胎疑难危重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研究。同时关注全国产科质量改进策略研究。

招生专业:母胎医学

地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外科楼四层产科二病区

电话/传真:010-82267852

E-mail:zhaoyangyu@bjmu.edu.cn

个人简介

赵扬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国家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等职。从事妇产科30余年,致力于母胎医学临床、教学与科研,聚焦产后出血、胎盘植入等产科危重症研究。“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医学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主导起草多项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主/副主编(译)书籍10余部,在 NEJM、BMJ、Gut等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全国妇幼健康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等科研奖励。获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 “最美医生”、北京优秀医师、首都健康卫士、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荣誉称号。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副主任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妊娠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母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孕产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荣誉称号

2025年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

2022年 首都健康卫士,北京市卫生健康委

2021年 最美医生,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1年 最美妇幼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

2020年 北京优秀医师,北京医师协会

2020年 北京市孕产安全质量控制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8年 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妇女联合会、总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获奖情况

2024年 华夏医学科技奖 二等奖 排名第一

2023年 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 排名第二

2023年 全国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奖 一等奖 排名第二

2021年 华夏医学科技奖 三等奖 排名第一

2020年 全国创新争先奖 排名第二

2019年 全国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奖 一等奖 排名第一

2017年 全国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奖 一等奖 排名第一

2016年 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科学技术奖 排名第一

承担项目(5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专项, 2021YFC2701500, 优化严重产后出血诊治策略的研究, 2021-12 至 2024-11, 2640万元, 结题, 主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专项, 2016YFC1000400, 高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防治策略研究, 2016-07 至 2021-06, 3000万元, 结题, 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82471747, 肠道肺炎克雷伯杆菌调控“肠-脑轴”PI3K-AKT-GSK-3β通路在双胎生长受限儿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5-01 至 2028-12, 62.4万元, 在研, 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82271718, Treg细胞介导的“凝血-免疫-炎症”反应在不明原因产后 出血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3-01 至 2026-12, 50万元, 在研, 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81971399, 瘤胃球菌属介导柠檬酸代谢在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发病中 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20-01 至 2023-12, 55万元, 结题, 主持

代表性论文(5篇)

1. Shi Huifeng, Chen Lian, Wei Yuan, Chen Xu, Zhao Yangyu*. Improving maternal healthcare further in China at a time of low maternal mortality BMJ 2024,386:e078640.

2. Chen L, Li Q, Zheng D, Jiang H, Wei Y, Zou L, Feng L, Xiong G, Sun G, Wang H, Zhao Y(赵扬玉)*, Qiao J*.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Covid-19 in Wuhan, China. N Engl J Med. 2020,382(25):e100.

3. Yang, J, Hou, L, Wang, J, Xiao, L, Zhang, J, Yin, N, Yao, S, Cheng, K, Zhang, W, Shi, Z, Wang, J, Jiang, H, Huang, N, You, Y, Lin, M, Shang, R, Wei, Y*, Zhao, Y(赵扬玉)*, Zhao, F*. Unfavourable intrauterine environment contributes to abnormal gut microbiome and metabolome in twins. Gut. 2022;71(12):2451–2462.

4. Qu J, Jiang H, Zhang B, Shi H, Zeng S, Wang W*, Chen L*, Zhao Y(赵扬玉)*. Oxidative stress-mediated abnormal polarization of decidual macrophages promotes the occurrence of atonic postpartum hemorrhage[J]. Redox Biology, 2025: 103530.

5. Jiang H, Shi H, Chen L, Yang J, Yuan P, Wang W, Pang Y, Wei Y, Zhao Y(赵扬玉)*. Is ther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cytokine concentrations, and the subsequent risk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 J Obstet Gynecol. 2022;226(6):835.e1-835.e17.

Copyright © 202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52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 010-82266699